助力安仁创“5A” 大邑职高在行动
——大邑职高旅游专业研学实践活动
巴蜀文化博大精深,天府之源碧水长流。为弘扬天府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积极行动助力安仁创“5A”,提升我校旅游专业学生景区讲解能力。为此,大邑职高旅游专业的三名专业课教师带领本专业高三年级40名学生前往都江堰进行研学实践活动。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是蜀文化奠基地!
2021年12月16日一大早,同学们带上自己的研学任务和随行物品,早早的到校门排队后,有秩序有纪律的登上了开往都江堰的研学大巴。
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安全到达都江堰景区门口,按照防疫要求我们统一佩戴罩,扫场所二维码,依次排队进入景区。
跟着随行导游先后了解了离堆公园、伏龙观、安澜索桥、宝瓶口、鱼嘴、飞沙堰。
同学们在导游的讲解之下,了解了弯道动力学基本原理,领悟李冰“逢正抽心”的治水智慧。凹凸不平的内外两江河床,暗藏着李冰四六分水的巧妙智慧。
“深淘滩,低作堰”不仅仅体现着李冰治水的智慧,更暗藏着因地制宜的教育哲学。我们的教育不是一味去堵住洪流,而是要循循善诱,不断疏通,不断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润泽一方天地!
正如大邑安仁的“5A”创建,大邑职高学子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都是创建者,我们都是参与者,我们都是贡献者,我们都是见证者。
在鱼嘴附近稍作停留,研学导师和同学们一起品尝着自己带来的美食作为午餐。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这一程,与你万水千山的相逢,有静穆凝练在天地间流动,悄悄地流进了老师同学们的心间。
午餐过后,同学们开始了专业知识的热身运动,科学实践,寓教于乐。
接下来,同学们按小组完成研学任务——景区讲解。每个同学选择景点进行3分钟的现场讲解。并将讲解视频上传至QQ群由专业课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当我们准备踏上归途时,门口那一树树梅红依然在对我们频频微笑,我们知道,这一转身便是山远水长,而一回眸,便有满园花香。虽然有人说:“在人生的旅行中,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是一种豁达。”但是,千年古堰,要忘记你,我们却永远做不到!